加强新时代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7 15:54 来源:山东省委老干部局

加强新时代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莱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王绍华  栾欣东


近年来,各级老年大学越来越重视内涵式发展,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彰显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引导广大老年学员争做新时代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老人。老年大学是提升老年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是实现老干部和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重要阵地,新形势下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好应有的教育功能,提升老年大学文化价值引领力势在必行。

一、深刻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有关文化建设工作相关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老年大学是新时代增强老干部、老年人群体文化自信的重要工作平台,校园文化为老年大学精神滋养、释放办学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具有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价值。 聚焦“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使命任务,老年大学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尤其是基层老年大学,更要深化思想认识,树强“一切工作到基层,一切工作靠基层”鲜明导向,把中央战略部署与上级任务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全面加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切实提升基层老年学员永远跟党走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激发老年文化创造活力,有效增强老年学员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动性和精神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老年大学校园落地落实,这是老干部工作重要内容,也是老年大学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现实要求。2022年12月山东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关于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的意见》,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重信守诺,全面提升新时代美德山东水平,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目标任务。全省老年大学在校学员人数60余万人,老年学员人人带头参与建设工作,将辐射带动60余万个家庭参与,直接受影响人数将成倍数增长。老年大学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老年学员在推进道德建设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以老年大学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在学习书法、绘画、京剧、面塑等传统文化艺术中弘扬以仁爱孝悌、精忠报国、见利思义、谦和好礼、修己慎独、自强不息、谦虚礼貌、求索攻坚、勤劳节俭、人贵有耻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润人无声的先天优势。在第二课堂,聚焦群众所需要,组织老年学员开展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培育老年学员主流价值和美德观念,把志愿服务融入美德建设,实施“美德工程”,推进“班级美德计划”,推动形成一专业一文化特色、一班级一道德品牌,让道德文化入脑入心,构筑老年大学自具文化特色的载体和工作路径,激发广大老年学员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三)推进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证。老年大学的高质量离不开校园文化的高质量。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精神力量的强大功能,是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现实前提和强大动力。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年度工作要点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独立篇章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交流讲座、展演赛事等活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山东老年大学校长吕德义指出,老年大学是文化养老的重要载体,要树立“大养老”理念,充分发挥老年大学阵地平台作用,优化老年大学课程和专业设置,为老年学员赋能加油,科学规划晚年生活,要积极引导老年学员进行社会参与,实现晚年价值,推进文化养志、文化养心、文化养趣和文化养能。加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是提升老年大学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务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二、准确把握影响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虽是校园文化,却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通,直接受到老年学员的影响,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问题需要认识和重视。

(一)价值多元化,“重表象、轻质量”倾向明显。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从办学主体看,有的老年大学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校园建得越大越华丽、设施越完善,校园越有文化越有品位;有的学校认为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就是将老年学员学习制度、活动制度、安全制度等一排制度整齐地装入档案盒就是校园文化;大多数老年大学普遍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适老文化活动并广泛宣传,错误地把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误解为活动文化、标语文化和宣传文化等。从服务对象看,老年学员来自社会不同群体、不同阶层,文化、年龄、阅历等具有巨大的差异性,“上老年大学就是玩玩”“上老年大学就是散散心”等言论近年来时有出现,并成为大多数老年学员选择上学的主要动机。从师德师风看,以我市为例,老年大学聘请的20位教师,其中15位来自社会培训机构,他们在服务精力、服务时间绝大部分在校园外,校外报酬远高于老年大学,教师在校时间与老年学员之间思想交流较少,参与班级文化、校本研究、专业研究的主动性、参与度偏低,往往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

 (二)建设主体缺位,“重行政,轻引导”倾向明显。老年学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既是建设主体,也是受益主体,更是引领社会老年群体的主力。从客观情况看,老年学员年龄大多集中在60-75岁之间,他们大多数“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心中对党、对国家、对民族有着天然的深厚情感。老年大学作为事业单位在办学宗旨、学校制度、“三风”建设、课程设置、校本研究及校园建筑设计等方面,大多实行高度的行政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往往是“家长式”的,行政指令特点尤其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学校师生的积极性、创造力,束缚了他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活跃性思考,导致师生参与程度偏低,影响了学校文化发展主体性、多样性,老年学员对学校的热爱难以得到彰显。同时过于行政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对老年学员中存在的客观不足难以起到正面激励和示范引导,造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缺位、缺失。这种引导不足主要体现在,来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干部、老年人大多愿意把时间花在专业学习和爱好发展上,对学校组织开展的红色文化、红色志愿活动,老年学员特别是学员中的党员,他们大多倾向淡化自己党员身份,不愿发挥先锋作用,他们为人低调,独善其身,对学校、班级和红色文化活动不热心,自觉隐藏在普通学员中,党性观念、组织观念相对淡薄。有些学员理想信念弱化,“课前十分钟”思政学习及课前唱红歌等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员因为年龄、身体以及性格原因不愿与学员们融为一体,难以参加一些公益性文化活动,助力校园文化创新发展成色不足,校园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难以形成。

(三)人文培养氛围不浓,“重专业、轻精神”倾向明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承载人文精神的课程设置上,目前大多数老年大学偏重于书法、山水画、民族舞等传统科目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老年大学的实践研究都普遍偏弱。同时学校教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上也较少有人会把思想政治作为研究重点。近几年老年大学的研究工作着眼点更侧重于教学研究、基层教育改革、智慧校园、文化养老等应用性课题。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上有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注重技术技能传授,对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在传承弘扬上不足不强,如剪纸专业,在普及剪纸分类、派系等基础知识时,教师授课重点放在折叠、阴阳刻等方式方法的传授上,忽视对剪纸内容展现意义的传授,特别是结合党史学习进行剪刻的作品,更需要把党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讲深讲透,通过剪纸学习让广大学员重新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的伟大精神,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否则,只注重技能轻文化精神培养,就很难达到以文化人的教育效果,文化自信如无根之木,无从谈起。三是老年大学在学校特色和内涵上凸显不足,目前有数量较多的老年大学与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老年大学特有的校园文化特质不明显,包括校园文化导视系统偏向于老干部工作特色,校训校歌校徽等不够明确,在特色活动组织的次数、效果、层次和品位上距离学员期望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加强新时代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老年大学校园文化自身规律,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作为从增强教育性、主体性和系统性三个关键维度采取切实措施是新形势下提升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实践环节。

(一)强化导向思维,以新视野聚焦教育性,厚植校园文化根基。

1.聚焦时代使命,强化政治引领导向。坚持政治立校,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是老年大学工作责任所在、使命所系。聚焦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重要节点重大主题,将主题主线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不断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政治引领导向。组织课前微党课,邀请优秀讲师和学员党员讲党史、山东革命史、二十大精神、先进人物等。开展课间微视频,精选红色微电影、党史微纪录片优秀学习视频,利用课间通过智能教学黑板展播,让老年学员在休息时接受红色教育。举办“二十大公益讲堂”,通过名师授课、专题访谈、班级竞赛、主题研讨等形式,传播党的声音,交流老学员反响,以新部署、新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聚焦发展主题,推动工作思路创新。基于目前自上而下没有一个新时代背景下关于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方向性、指导性的政策意见,以统筹推进、协同发展的工作新思路,建议上级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老年大学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代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建设事项,突出理想信念核心、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弘扬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好对各级老年大学指导工作。各级老年大学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大局,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党务部门统筹推进、各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的文化工作责任体系,狠抓责任落实。通过《意见》实施,强化顶层设计的导向作用,力求以《实施意见》为抓手,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打造统筹全省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工作、上下协调发展的集成器。

(二)强化统筹思维,以新举措聚焦主体性,创塑校园文化新优势。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时代任务,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把握好人这个关键要素,突出老年学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主动和主要地位,让老年学员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亲历者、共享者。

1.强化融合发展理念,构建学员唱主角的建设格局。学校文化活动设计和开展上要充分关照学员发展需求,通过班级会、学员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员参与进来,走出一条“党委领导、学校负责、科室协同、学员参与”融合发展的工作新路子。如在使用频次较高的校园走廊文化墙建设上,对文化墙的主题、版块设计、学员作品内容要求等方面,让每名老年学员都积极参入进来,集思广益,形成汇聚众智、具有民意色彩的设计方案,促使老年学员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真正受益者。

2.突出调研基础作用,激发学员站C位的能动性。落实“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工作要求,在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上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老年学员站位养老文化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成为校园主题文化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如在参与山东省老年大学文艺展演活动上,围绕文件贯彻落实和本地区如何组织、如何实施、如何确保实效以及长效机制建立等问题,各专业各学员充分进行探讨,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

3.注重借智借力,构建优势互补人文养成机制。党校、老年大学在人文精神养成方面各具优势,是我们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借助和挖掘的力量。重点结合山东省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强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党校骨干教师作为校园文化研究新力量,一方面充分尊重老年大学教师和学员理论研究的主体地位,参与专业研究工作,两方力量相互启发、互促共进,创塑校园文化发展新优势。

(三)强化创新思维,以新作为聚焦系统性,增强校园文化实效。破除就校园文化抓校园文化的思维定势,坚持系统性谋划,整体部署,一体化推进办学理念、校风学风、课程建构、校园环境等内涵建设,以创新理念实现“三变三为”,促进校园文化功能充分发挥,不断提升校园文化整体质效。

1.变“框内思考”为“拓展思维”。办学理念、办学宗旨等是老年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要巩固和不断丰富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服务社会”“政治建校、制度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为主要内容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建设。各老年大学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传统,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大力营造爱党爱国、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乐于进步、身心阳光,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风。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师德教育,制定老年大学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设置老年大学师德标兵榜等形式积极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建设“爱国敬业、尊老敬老、教书育人、严谨笃学”的优良教风。制定完善老年学员行为规范,加强引导与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乐于学习、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2.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以用好山东老年大学课程和教材体系为基础,加强本级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开发富有本校和时代特色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以满足师生发展的多样需求。比如,增设特色德育课程,以“模范长者”“强省有我·银龄先锋”等评选为手段,从家教家风传承、社区治理参与、学雷锋活动、双招双引参与等方面定期开展评比,促进老年学员德育发展。

3.变“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重视老年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从专业教室、教师办公室到楼道文化,从师生谈心室、文化活动室到室外运动场都要体现老年文化育人功能,比如楼道文化突出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重视利用室内宣传栏、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建筑物等,张贴悬挂革命先驱、英雄人物、老干部道德楷模等事迹,以及反映当地发展成就等方面的图片文字,展示老年学员作业作品等,激发全校上下向上向善正能量。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机制,探索建立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基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建立“积分”管理制度,以积分兑换的形式进行正向激励和逆向约束,引导老年学员主动参与到校园文化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充分利用老年大学APP、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支持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